本帖最后由 马老师 于 2021-10-19 15:10 编辑
时维金秋,山河瑰丽,色彩斑斓。章丘磨二起红叶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忆往昔,虽心之所牵,屡错失良机。看今朝,10月17日,在领队兼收队信马由缰带领下,同趣驴友10人偕手共游了七彩磨二起,情之所系,终达所愿。 是日,秋阳杲杲,金风帘动。游车泊于章丘莲华山景区广场。游客如织,趋之若鹜,游逛景区,美美红叶,先睹为快。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说“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而世之奇伟、瑰怪,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”。资深领队信马由缰与众不同,统帅另类驴友独辟蹊径。 游出广场,右走柏油路。稍许,觅得路口,驰穿黄沙埠村。径北而行,层折上渡。众驴四蹄生风,高歌猛进,遥无踪影。马老师复成“跑单帮”,抻颈竭呼,循声辨路,踽踽而行。 山路十八弯,立于凸显之地,移目游望。锁定一峰,山貌高峻,形胜险绝,妙然天成。万山磅礴必有主峰,是莲华山主峰磨二起。莲华山与泰山北麓诸峰相连,三面环山,一面临水。陟山四望,如十万芙蓉直穷天际,状如莲华,层层涌起,故名莲华山。主峰磨二起,海拔763米,因山体像上下两起石磨巍岩相叠而得名。此峰又名灵鹫顶,盖因深山藏古寺,佛法大昌,誉满齐鲁而扬名。其下诸峰,如众星捧月,左右环拱,朗若翠屏。 关山迢递,行则将至;行而不辍,“罗马”可达。尺寸千里,倍道兼行,穷追不舍。逼近山根,众驴列坐休憩,展户旗,同框成像。终于找到了失联的党组织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疲意尽销。 征帆饱挂,蓄力再出发。漫入松树林,成林蔽麓,森布蒙密。疏影横斜,人影相博。地势渐高,径路若有似无。似曾相识,恍然大悟,原来是“洪七公路线”。四肢联动,步步推进。 登临磨一起。伫岩拥胜,详观其景,莲华山之美皆蕴奇于此。凭高眺远,长空万里,云无留迹;山雄有脊,连绵成线。俯睇山谷,左首,麓脚横波,库水似鉴,波光粼粼;居中,绝美梯田,美轮美奂,“吴带当风”;右首,山村相望,红瓦白墙,恬适静美。洞天福地,壮美无俦,遇见美好,乐不思蜀。 敬终如始,逐梦磨二起。峻岩峭拔,苍莹飞霞,稀树垂挂。强驴弓背俯首,四蹄附壁,缓缓而上。我等弱驴望而生畏,踟蹰不前,以观后仿。一盘石磨难倒英雄好汉,许久,“下撤!”之音鼓荡而至。山水之乐,宜“以性灵游”而忌“以驱命游”。尽力而为,量力而行,勇于放弃,乃真正英雄好汉! 原路下行,撤至磨盘,不再径下而左行。松排山表,挺挺拔天,林相尤佳。穿林打叶,吟啸徐行。 爬坡过坎,复登一冈。遥望南山,凝丹嵌绿,焕若图绣,蔚为壮观;矫首回望,韶峰磨二起复入眼帘。天公造物,皆有神意。象形会意,妙趣天成,虽由天作,宛自人造。收神归位,漫步红海。满山黄栌,向秋而生,争先吐红,点点嫣红,朵朵浪漫,簇簇娇艳,片片成海。 众人合议,不进景区。绕行护栏,蜿蜒而下。及近公路,天过午,饥肠响如鼓。坦石而坐,负暄素餐,一块锅饼、一块香肠、一杯清水,简简单单,足矣! 章丘莲华山,同山异景,形美如画,意美如诗。挑战磨二起,未能“华山论剑”,略有遗珠之憾。 章丘磨二起穿越,美则美矣,未尽善焉。 2021年10月19日
|